中华老鹳草简介
1、中华老鹳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,其高度通常在40到60厘米之间。它的根茎强壮,木质化,呈斜生状态,且带有众多稍肥厚的纤维状根。茎部单生或丛生,有的会假二叉状分枝,表面覆盖着倒向的短柔毛。
2、中华老鹳草,以其科学名称Geranium sinense,在植物分类学中属于牻牛儿苗科的老鹳草属,是中国特有的植物种类。它在中华大地的某些特定区域展现出其独特的生长魅力,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和云南省的高山地带,海拔大约在2,600米至3,200米之间。
3、抗病毒作用:全草煎剂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京科68一1株和副流感病毒I型仙台株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(通过鸡胚,用血球凝集试验);其叶和茎均对前者作用较强,根部作用较弱;所含鞣酸对其抗病毒作用影响不大。通过鸡胚对流感病毒抑制的筛选试验,五叶草有一定抑制作用。
4、血三七是蓼科植物中华抱茎蓼的根茎,也被称为鼠掌老鹳草的全草。它是一种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,可以高达1米,具有肥大的宿根和疣状突起,以及须根。茎部有纵沟纹,颜色为绿色或紫色,上部常分枝。基生叶簇生,边缘有不规则锯齿或羽状分裂,两面有柔毛;茎生叶互生,呈核销形大,羽状分裂,两面无毛。
5、血三七,蓼科植物中华抱茎蓼(Polygonum amplexicaule var. sinense)的根茎,别名血山草、六月淋等,因其活血通经、治疗跌打损伤而得名。 另一种血三七,为鼠掌老鹳草(Geranium sibiricum),属于犊牛儿苗科植物的全草。
6、血三七,这种蓼科植物中华抱茎蓼的根茎,因其出色的活血通经和治疗跌打损伤的特性而得名。此外,鼠掌老鹳草的全草也被称作血三七,属于犊牛儿苗科植物。血三七的主要功效和作用包括清热解毒和活血止痛。它在传统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胃痛、跌打损伤、骨折、劳伤导致的腰痛以及风湿性疼痛等疾病。
老鹳草属描述
1、白花老鹳草:以其粗壮的根部著称。 粗根老鹳草:原变种具有特殊的花瓣形态。 反瓣老鹳草:大花和独特的外观是它的显著特点。 灰岩紫地榆萝卜根老鹳草(块根老鹳草):常见种类,具有特定的生长特性。 宝兴老鹳草:大花和独特的外观吸引人们的注意。
2、老鹳草属是一个广泛分布于全球的植物家族,大约有400种不同的种类。它们的主要产地集中在温带地区,尤其在中国,大约有65种已被记录。这种植物的地理分布广泛,从我国的西南部到西北部,其数量最为繁盛。老鹳草属的植物主要包括一年生和多年生的草本植物。
3、老鹳(学名:Geranium)草属植物,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;叶圆形或肾形,掌状分裂,基生叶具长柄;花辐射对称,无距,单生或排成聚伞花序;花瓣5,覆瓦状排列;蜜腺5,与花瓣互生;雄蕊10,通常全部具药;果由数肿胀的心皮组成,开裂时心皮由基部向上掀起将种子弹出后而悬挂于花柱上。
什么是老瓜爪草,老瓜爪草长什么样
老鹳草:拼音:Lǎo Guàn Cǎo,英文名:HERBA ERODII/HERBA GERANII。别名:老鹳嘴、老鸦嘴、贯筋、老贯筋、老牛筋。来源:本品为牻牛儿苗科植物牻牛儿苗、老鹳草或野老鹳草的干燥地上部分,前者习称长嘴老鹳草,后两者习称短嘴老鹳草,夏、秋二季果实近成熟时采割,捆成把,晒干。
老瓜爪草,又称老鹳草,是一种在夏、秋季节采摘的植物。它的学名为HERBA ERODII或HERBA GERANII,并在中医药中被广泛应用。 老鹳草有多个别名,包括老鹳嘴、老鸦嘴、贯筋和老贯筋等。这些别名反映了它在不同地区的俗称和人们对它的认识。
老瓜爪学名“委陵菜”,又称“毛鸡腿子”、“蛤蟆草”和“白头翁”。属于草本植物,植株较为矮小,叶片呈椭圆形,有凸起,边缘呈锯齿状,花为淡黄色。喜温凉,我国各地都有分布,常见于田野、山坡和草丛。味苦。有清热、祛肿消炎、解毒的功效。对风湿和癫痫等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。
学名是委陵菜。委陵菜的性状特征:为干燥的根或带根的全草,根圆柱形,偶有弯曲,长短不一,直径0.5~1厘米,外表红棕色或暗棕色,具有不规则的纵裂纹,栓皮多呈片状剥落;质地坚硬,折断面不平坦,皮部与木部极易分离,皮部淡红棕色,木部棕白色。
猜测你问的是一种植物。学名:萎陵菜,又称翻白菜、老鸹爪等,全草可药用,具有清热解毒、止血等功效,可用于防治感冒、气喘等。详见百度百科。
南瓜,为葫芦科攀藤植物,嫩时为菜,老瓜可代粮当主食,又称饭瓜。原产亚洲南部,品种较多,最具代表性的有:中国南瓜、印度南瓜和美洲南瓜三大类。在我国南瓜有较长的栽培历史。据《盛京通志》记载,因其出自南方,故名南瓜。
老鹳草性状
1、无臭,味淡。以灰绿色、果实多者为佳。显微鉴别通过观察叶表面观,老鹳草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深波状弯曲,有时呈连珠状增厚。非腺毛多为单细胞,少数为2-3细胞,长65-450μm,直径13-25μm,壁具疣状突起。腺毛多见,头部单细胞,长圆形或类圆形,直径9-20μm;柄部1-3细胞。
2、老鹳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,其性状因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。长嘴老鹳草茎长30~50cm,直径0.3~0.7cm,多分枝,茎节膨大。其表面为灰绿色或带紫色,具有纵沟纹及稀疏的茸毛,质地脆,断面呈黄白色,有的中空。叶对生,具细长叶柄,完整者为二回羽状深裂,裂片披针线形。
3、【名典鉴别】在古代典籍中,老鹤草被描述为性微温、味苦辛,具有祛风、活血、健筋骨、通脉络的功效,适用于治疗皮肤瘙痒、筋骨疼痛、手足拘挛麻木、利小便和泻积热等症状。《滇南本草》和《本草纲目拾遗》中都提及了其药用部位,特别是茎和嘴部分。
4、【性状】 长嘴老鹳草 茎长30~50cm,直径0.3~0.7cm,多分枝,节膨大。表面 灰绿色或带紫色,有纵沟纹及稀疏茸毛。质脆,断面黄白色,有的中空。叶对生,具细 长叶柄;叶片卷曲皱缩,质脆易碎,完整者为二回羽状深裂,裂片披针线形。果实长圆 形,长0.5~1cm。
5、气微,味淡。 老鹳草 茎较细,直径1-3毫米,具纵沟,表面微紫色或灰褐色,有倒伏毛。叶肾状三角形,3-5深裂,裂片近菱形,边缘具锯齿。蒴果长约2厘米,宿存花柱长1-2厘米,成熟时5裂,向上卷曲呈伞形。 西伯利亚老鹳草 茎多分枝,略有倒生毛。
老鹳草有哪些品种
西伯利亚老鹳草 西伯利亚老鹳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,植株高度在20厘米至100厘米之间。茎上分枝多,带有倒生毛。其花期在6月至7月,果期在7月至9月。 尼泊尔老鹳草 尼泊尔老鹳草主要生长在尼泊尔、孟加拉国地区,在我国的湖北、四川、云南、贵州等地区也有分布。
西伯利亚老鹳草 西伯利亚老鹳草是多年生的草本,他的高度在20厘米到100厘米之间,它的茎上也会有很多的分支,而且会略有倒生毛,西伯利亚老鹳草的花期在每年的6月份到7月份,果实期在7月份到9月份之间。
牛儿苗 牛儿苗是一种一年生或二年生的草本植物,高约10厘米。其根呈圆柱形,茎分枝多,表面覆盖长软毛。牛儿苗的叶片呈长卵形或长圆状三角形,花瓣倒卵形,颜色为淡紫色或蓝紫色。该品种的花期为4月至8月,果期为6月至9月。 西伯利亚老鹳草 西伯利亚老鹳草为多年生草本,高20至100厘米。